Buen Camino!|任何人都能輕易上手的徒步壯遊
今天不講硬派行程,來分享一段—人人都能輕鬆啟程、卻也收穫滿滿的旅程。
夏天即將到來,最近愈來愈多客人準備踏上西班牙朝聖之路,這條也被稱為「聖雅各之路」(Camino de Santiago),來店裡挑選適合長途步行的裝備。看著他們一邊興奮、一邊忐忑地問著:「我真的可以走完嗎?」不禁讓我想起幾年前,那個也在為旅程做準備的自己。我當時就是為了這段路,來買了人生第一雙越野跑鞋。沒想到今天的我,已經可以和客人一聊就停不下來,聊起那些走路、迷路、遇見人的回憶。
Camino de Santiago,一路走到聖地亞哥!就算沒有特別強的體力、沒有登山經驗、不會說西班牙文—也沒關係。這篇就幫你整理出出發前最常見的10個重點,
讓你可以在這 800 公里的旅途中,好好體驗一段專屬於自己的浪漫壯遊。
1.先給你一個「朝聖之路懶人包」
朝聖之路起源於9世紀,是一條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宗教路線。如今雖然宗教色彩已稍淡,但它早已成為全世界徒步旅行者心中的經典壯遊。
朝聖之路的走法百百種,常見且發展成熟的路線包括「法國之路」、「葡萄牙之路」、「北方之路」與「原始之路」等,每一條路線都擁有獨特的地景與文化風貌,也各自有不同的難度。你會走過高山、森林、高原、玉米田與寧靜農莊,也會穿梭於中世紀城鎮與雄偉教堂之間,彷彿一腳踏進歷史書頁。
那這趟旅程要怎麼開始呢?首先,你得選一個自己想出發的起點,想辦法抵達那裡,接著沿著路線指標一路前往聖地亞哥主教座堂(Catedral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)。不管你選擇用徒步、騎腳踏車、騎馬,甚至帶著毛孩同行都沒問題(部分山徑也會有替代的自行車路線可走),整體補給設施非常完善—沿途有馬廄、寵物友善旅館,該有的全都有。
只要你完成至少 100 公里的路程,就能在終點領到一張屬於你的「朝聖證書」,記錄這段難忘的旅程,也為自己的人生里程碑蓋上一個意義十足的章。

2.必備App與工具
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專門為朝聖之路設計的 App,可以下載多數路線的離線地圖,裡頭不只標記路線,還會附上沿途的住宿資訊、費用、評價、補給點,甚至連官方辦公室的位置都一目了然。當路線有分支時,這些 App 也能幫你比較不同走法的差異,而且許多朝聖者還會在地圖上加註私房小彩蛋,讓你沿途多一點驚喜。
我自己用的是Buen Camino,介面簡單,重點是還有中文版!再搭配 Google Maps 和 Omio 查當地交通或找超市賣場,基本上就能把日常需求打點得差不多了。


Malta騎士團城堡改建成的庇護所是個相當有特色的地方(左)、Buen Camino app內除了有離線地圖,還有住宿資訊、和一些小知識(右)

3.最重要的一本小冊子:朝聖者護照
對朝聖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拿到朝聖者護照了!在上面寫下自己的名字並讓官方人員在護照上蓋下第一個印章,就像宣告你的冒險正式展開。在這個小本本上會跟著我沿路記錄大大小小且獨一無二的故事。
那要去哪裡領取這本朝聖護照呢?以法國之路的起點為例,可以在Camino app上找到官方辦公室Pilgrim Information Office SJPP,並在開放的時間拜訪取得。如果是中途加入,也可以詢問大型公立庇護所是否有提供發放。之後入住庇護所或參與朝聖活動時,記得都要出示護照蓋章,一路收集,一路回憶。

4.成千上萬的朝聖者,晚上都住哪裡呢?
答案是:「庇護所」,西班牙文叫做 Albergue。
最早在千年前,因為朝聖者常受到戰亂與迫害,當地人會把自家打開,或讓教堂成為旅人暫時棲身的地方,漸漸就演變成今日的庇護所文化——讓每一位在路上的人都有一個可以歸屬的空間。
一般來說,一晚的床位費用落在 10~15 歐元之間,提供基本的共用空間,有些還包含晚餐,讓你有機會和其他朝聖者坐下來好好聊天、交換故事。我整理了一些住宿 Q&A,提供大家參考:
Q:怎麼知道哪裡有庇護所?
在 Camino App 上查詢最方便,金色的「A」代表公立庇護所,價格較親民。也有很多私營庇護所經營得非常有特色,有的甚至是教堂空間,費用採自由樂捐制度,很推薦嘗試不同的住宿風格。
Q:需要提前預訂嗎?
公立庇護所一律採「先到先得」,私人庇護所有些可以打電話預約。不過預約意味著你要提前決定當天的終點,比較沒彈性。
Q:可以自己搭帳篷野營嗎?
在歐洲,大多數地區是不允許隨意野營的。既然走上這條路,不妨多善用庇護所資源,也更有機會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。
Q:如果沒地方住怎麼辦?
旺季時真的有可能遇到「全滿」的情況。我會建議每天提早出發,中午過後 2~3 點就開始尋找當晚的落腳點。萬一整個鎮都客滿,還有時間往下一個村鎮前進,或搭車去附近住宿點。最壞的情況,就住旅館吧—總會有辦法的。
在我住過的所有庇護所中,最難忘的是 Viana 鎮中心的那座高聳教堂。每天下午,教堂大門敞開,讓朝聖者排隊登記住宿。雖然是簡單的大通鋪,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神聖安寧。
日落後,神父與志工們端出兩張長桌滿滿的晚餐,邀請大家一起禱告、祝福彼此的旅程,吃完後還帶我們參觀金碧輝煌的教堂大廳,並鼓勵我們用自己的語言唱一首聖歌,獻給這趟走在信念上的自己。
5.流浪者的飲食攻略:怎麼吃最滿足又不爆預算?
來到朝聖之路,絕對不能錯過「朝聖者套餐」。這是許多餐廳或庇護所專門提供給朝聖者的晚餐組合,用非常實惠的價格,就能享受到包含湯品或沙拉、主菜、甜點的豐盛料理,有時還會附上一整瓶紅酒。沒錯,一瓶紅酒,而且我真的看過酒比水還便宜的菜單!
走累了,別忘了路邊的咖啡廳或 Bar 是最好的補給站。坐下來,點杯咖啡或啤酒,也許還能來塊當地著名的聖地亞哥蛋糕、一份西班牙馬鈴薯烘蛋。如果有機會吃到西班牙海鮮燉飯,你會發現那和我們在亞洲餐廳吃到的版本完全不一樣。
想省錢?別忘了超市是最好的朋友!像是Supermercados Dia、Lupa、Lidl、ALDI、Mercadona 這些大型超市,不僅有新鮮水果蔬菜,也有價格划算的熟食與即食料理,最推薦的就是自己做個簡單的三明治:麵包夾上臘腸和起司,隔天路上隨時可以補充能量。
說實話,我每次進城吃飯都亂點,因為看不懂西班牙文菜單。有時像是開驚喜包,點到什麼就吃什麼——也是一種旅途中的小冒險
6.裝備建議:CP值高+夠輕就好
走朝聖之路不必擁有最頂級的裝備,但一定要聰明打包、輕裝上陣。減少裝備重量能省下許多體力和收拾的時間,把力氣留給沿途的風景與體驗才是最重要的。
背包與鞋子是你這趟旅程中最親密的夥伴:
- 背包請務必選擇符合身形並能良好調整的款式,背起來「無感」才是好背包的極致境界。
- 鞋子則要選擇合腳、具止滑力、支撐性足夠的款式,能降低水泡、扭傷的風險。
歐洲日夜溫差大,幾次清晨出發時甚至不到 5°C,因此建議使用洋蔥式穿搭法:
- 化纖外套在潮濕環境仍有一定程度保暖效果,天氣好時也可以頂替風衣穿在最外層
- 羽絨外套輕便好壓縮,適合夜間保暖
- Alpha Direct 毛毛衣輕盈卻保暖,行徑時穿也不會太熱,是我最愛的中層衣
- 防水外套在濕冷氣候中是保命裝備,能確保在大雨之下身體保持乾燥,即使是朝聖之路也是有失溫的風險
衣物選擇以快乾、吸汗材質為主,下半身可選短褲或輕薄長褲。「一套穿,一套備用」,每天手洗一洗,曬兩三小時就差不多乾了。如果懶得天天洗衣,內衣褲多帶一套就好,外衣多穿幾天也沒關係。
另外一個我覺得超重要的小物是防水隨身小包,可以放手機、現金、卡片、朝聖護照,還能邊走邊充電,也不怕下雨或被偷。
還有一點:西班牙的太陽真的很兇猛,請記得做好防曬!

7.一個最難忘的故事情節
那天我已經走了28公里,筋疲力盡地抵達小城San Juan de Ortega,卻發現所有床位都滿了。只好繼續往下一個鎮Agés前進,結果還是一樣。再咬牙撐著走到 Atapuerca,依然一位難求—旺季真的會遇到這種狀況!
那時,正好遇到2位也沒地方住的阿姨,我們三人便一起挨家挨戶地問。最後在一間叫做Hotel Rural Papasol的餐廳裡,找到了一位老闆,他說可以把閒置的倉庫清出來給我們住。
他們夫妻倆一邊移開雜物、一邊打掃滿是灰塵的倉庫,嘴裡還說:「今晚會很冷,但你們會在這裡平安過夜。」他用Google翻譯跟我們聊這裡的歷史、他的故事,親切得讓人忍不住眼眶泛紅。
那晚我心裡想著:「原來這世界上有這麼多無求回報的『天使』,因為他們的善意,天空的陽光才變得更溫暖。將來,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。」
舊倉庫在整理完畢後變成舒適的空間(左)、Hotel Rural Papasol是這間餐廳的店名,晚餐沙拉、釀紅椒魚很好吃(右)
餐廳外有一個大大的窯,老闆親自烤Pizza供應晚餐、兩隻活潑的狗狗
8.省錢的小技巧
先說結論:我走完三十幾天的法國之路,還順便在歐洲玩了幾天,全程花費不到四萬台幣,而且這已經是一般背包客的生活方式了,並不需要特別克難。
以下是我自己實際用過、覺得很有幫助的省錢方式:
- 移動選擇夜巴或夜車:票價通常比高鐵便宜,而且還能省下一晚的住宿費。
- 住宿用 App 先查價:優先選擇「公立庇護所」,通常最便宜又有基本設施。如果是「樂捐制」的庇護所,也記得要合理支持,這是對彼此的尊重。
- 午餐減少外食:在大型超市(像是 Mercadona、DIA)買點麵包、火腿、優格就是一餐,補水、買水果也便宜又方便。
- 有廚房就自己下廚:很多庇護所都有簡單廚房,可以跟旅伴一起煮飯、分攤材料費,既便宜又有樂趣。
- 裝備從台灣準備好:轉接頭、行動電源、登山杖等通通帶好,觀光區買不但貴,有時還找不到適合的。
- 不買觀光區裝備:除非真的壞掉,不然能撐就撐,尤其是在熱門地區買裝備,價格通常會偏高。
- 每日設定預算:建議每天抓個基本花費上限(例如30歐),如果哪天超支,隔天就壓縮一點吃喝或住宿。
當然,偶爾也要適度犒賞自己。在大熱天喝上一杯冰涼的大啤酒,誰能忍得住?旅行中最重要的是體驗,花點錢嚐試道地的海鮮料理也會是難忘的體驗呢!
9.不只是走路,還有很多值得留意的風景!
很多人一開始會以為朝聖之路只是年輕人的戶外挑戰,但其實一半以上的朝聖者都是來自歐洲各地的退休族群。有些人是為了信仰、有些人是走在生命的轉折點,也有越來越多人,像我一樣,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,只是想用雙腳去看看這個世界。
這條路上藏著各式各樣的小彩蛋,走慢一點、用心一點,就能發現它們的魅力:
- 在 Irache 有座「紅酒泉」,是當地酒莊主人為了慰勞朝聖者而免費提供的紅酒。有朝一日你也站在那裡,千萬別喝太多——我當時就是太貪心,直接睡死在草地上(笑)。
- 到了「寬恕之峰」時,大家會留下一顆來自家鄉的小石頭,象徵赦免過去一半的罪惡,很多人會不小心錯過,記得留意。
- 還有一座由過去聖殿騎士團建造的古堡可以參觀(我原本以為聖殿騎士只是刺客教條裡虛構的角色 XD),沒想到真的存在歷史上
紅酒泉,當時太貪心喝多了直接昏睡在草地上(左)、寬恕之峰真的很容易不小心就路過了,記得留意走過的地方(右)
10.以道路為家的日子
我會說,朝聖之路不是一場旅遊,而是一種短暫但完整的生活方式。
在這段日子裡,我不再把自己看成某個國家的旅人,而是其中一位朝聖者。來自哪裡、說什麼語言都不重要,因為我們都有共同的身份—朝聖者,而背包繫著貝殼象徵著道路即是我的家。
致即將啟程的朝聖者,如果你是個創作者,就在旅途中尋找素材創作;如果你是個攝影師,就把最珍貴的畫面記錄下來分享給其他人;如果你喜歡社交,就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交談,這些興趣愛好可以陪伴你渡過路途中無數個低潮的時刻。
即使路再長,也會有結束的那一天,會有好天氣也會有壞天氣的日子,就跟生活一樣難免會有不順心的時候,每天走路的日子裡也會感到倦怠、感到迷惘。路上各種挫敗和遭遇都會迎刃而解,所有情緒交織會成為你獨一無二的體驗。
我不過是在聖地亞哥大教堂前的平凡朝聖者之一,卻是珍貴獨特的一段記憶
撰文、攝影:弼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