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旅行中的在地日常:專訪社群內容創作者 Sarah 維珊

探索旅行中的在地日常:專訪社群內容創作者 Sarah 維珊
隨著疫情解封,好多人都往國外跑,但在台灣還是有一群人喜歡用深度旅遊的方式來探索台灣。這次專訪邀請到社群內容創作者 Sarah 維珊,藉由影片與文字書寫,記錄在旅行中挖掘到的在地日常。

Sarah 維珊

來自台中、現居台北,目前是全職的社群內容創作者,興趣以戶外活動居多,喜歡旅行、潛水、攝影、登山、唱歌,擅長藉由影像和文字,和大家分享好玩的事情,也期盼能用更貼近人文的方式,探索台灣的地方故事。

圖說:摩羯座 / ENFJ / 旅行 / 戶外運動 / 唱歌

Q:聊聊自己的興趣、職業吧

因為本身就很喜歡戶外活動,所以在大四那年加入 YouTube 旅遊頻道「Spice Travel 辣旅遊」擔任企劃、主持人,分享不跟風的旅行。離開團隊後就以接案的方式持續在社群行銷上精進,直到去年底才轉為全職的社群內容創作者,期盼能在快節奏的短影音時代,用貼近人文、地方觀點的方式,挖掘更不為人知的故事分享給大家。

Q:為什麼想藉由社群,分享生活日常?

​時間回溯到 18 歲那年,我進行了一項有趣的「搭便車環島」企劃,用 10 天的時間、隨機攔車的方式來認識台灣,每搭上一台車都好像走進一本故事書裡面,他們擁有不同的家庭、年紀和職業,而我也從聊天的過程裡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。在這段期間開始經營社群,分享環島的體驗,也從中收到許多網友的回饋,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現自己很享受「分享」的過程,於是就經營社群直到現在,希望可以一直做好玩的事情,用創作的方式和大家建立聯繫。

Q:聊聊登山經歷吧

接觸山林大約 4 年,一開始是有認識的朋友找我一起登山,因為對戶外運動不排斥就決定玩玩看,第一座百岳就來到玉山主峰,也是第一次在山屋住一晚,雖然天氣、風景都很好,但在意志力喪失之際還要揹著重裝下山,心裡滿是悲劇。

之後還陸續爬了雪山主東峰、奇萊南華、桃山等,當然也有一些一日的小郊山,最近一次的登山則是兩天一夜的畢羊縱走。

Q:有沒有什麼比較印象深刻的登山體驗呢?

我想大概就是今年 8 月中決定撤退的畢羊縱走吧。

我們這次是 7 個人一起去登山,同行的朋友體力都非常強,甚至還有 2 個是登山嚮導,而我在隊伍裡面就是走最慢的那一個。我們計畫第一天從羊頭山進入,大約走 3km 後入住鋸東山屋,第二天才是體力大考驗,長達 12.9m 的路程登頂畢祿山後再下山。

因為第二天早上 5 點醒來外頭都是大霧,考量到登頂可能會是白牆、下山也可能會遇雨的狀況,大概才走 800m 其中一位嚮導朋友就問要不要撤退,當時的我內心超級猶豫,畢竟如果以朋友們的體力,他們登頂絕對沒問題,但因為我對自己的體力沒什麼把握、經期還突然拜訪導致身體有些不舒服,要在大家都可以的情況下說出「撤退」兩個字,真的是一件非常需要有勇氣的事情,所以一直有些自責。

後來我們還是決定撤退,也很感謝朋友們的包容和體諒,下山後也發現鋒面提早到,山上天氣感覺更不穩定,希望下次有機會再把它走完。

Q:熱愛戶外活動和旅遊的你,認為這兩者有什麼不同感受呢?

登山是對內的收斂;旅行是對外的探索。

我覺得登山對我來說,是一趟緩慢對內的收斂,也是一種心智上的磨練,因為它不僅需要面對體力的消耗,同時還有心靈上的改變。我很享受在山裡,因為「緩慢」而更認識自我的感覺,像是你會越來越了解身體可以負擔的背包重量、食物需求,甚至包含步伐之間的節奏,這些都算是一種練習平靜生活的體驗。

旅遊則比較像對外的探索,它就像是換個地方生活,打開自己的視野,跳脫過往生活的習慣,勇敢去接觸不同的人、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。為了更深入地方,在每趟旅遊之前我一定會做的準備是「尋找有故事、溫度的住宿環境」,因為在旅遊之前我們都會先去民宿放行李,也成為我們探索地方的第一站,光是看見老闆或管家,就可以從膚色、空間環境想像在這裡的一切,也會從他們的聊天對話裡,挖掘出更多好玩的事情。

Q:喜歡往戶外走的你,在登山或旅行的時候,有沒有最喜歡的小時光呢?

在登山的時候,我最喜歡晚上睡覺前寫日記的時刻,因為體力的關係並沒有辦法在行走的時候還想東想西,於是在疲勞轟炸之後,這一刻的夜晚只屬於自己,好好回憶今天發生的種種事情,感受自己的內心。

旅行時則特別喜歡早上 8 點,喜歡在這段期間拿著相機散散步、拍拍照,一日之計在於晨,我很喜歡觀察地方的早晨,看看大家在忙碌些什麼,好像可以從他們的路徑找到一點生活模式的蹤跡。

Q:分享在山裡或旅行中學習到的三件事

  1. 登山是讓我們練習「平靜生活」的方式。真實地貼近大自然,細細感受每一個情緒、心靈轉變的時刻。
  2. 旅行是一趟釐清自我的過程。大膽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,跳脫舒適圈後想想現在的生活裡,認為不可或缺的是什麼?有哪些是好的,哪些可以被捨棄的?
  3. 要相信自己的文化是可以創造出價值的。台灣有非常多對當地人來說很平凡的小事,但當中也有許多值得被認識、關注的文化,我想好好探索台灣,持續挖掘這些有趣的地方故事。

Q:很喜歡看你在社群上的文字,也有關於心靈成長的一面,想問問你在面臨無力感的時候,都是怎麼克服的呢?

拿出「朋友清單」尋找一場深度對談。

因為目前的生活都以工作為主,如果感受到最近比較低潮、狀態難以向前的時候,我會拿出我的「朋友清單」,去找這些好友們來一場深度對談。很多時候這場溝通也並非是真的要去跨越一道心中的坎,或是要解決一個問題,而是透過聊天的方式轉換一個心情,藉由接觸不一樣的人,從對話裡找到能量,我覺得蠻有助於我在心靈上的修復的。

Q:你給人的感覺是活得很有自信、閃亮的姿態,想聊聊平常都是怎麼照顧內在與外在的自己呢?

面對外在,我會有期待長成的樣子,有時候接觸到一個人,就是有種魔力想要特別認識、關注他,甚至挖掘他的興趣喜好、說話談吐,閱讀他寫的文字、看的電影,再試著想像如果自己成為了這個樣子,那又會什麼樣呢?像是現在的我買衣服就蠻克制自己的慾望,我會一直思考這件衣服穿上後是我想呈現出的感覺嗎?不斷的在生活裡進行反思與篩選。

內在的話可能就像上面提到的和朋友聊聊,甚至在面對問題的時候,從對話裡思索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情緒?再追溯過往的成長經歷,一件件釐清、看見不同的自己。

除此之外我覺得上課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像是今年 7 月我參加救生員訓練,因為課程很密集,也在無形之中讓自己的生活型態變得很規律,我很享受在生活裡除了工作,還有另一個重心的感覺,持續學習、進步、運動,就會讓心態更健康。

Q:對於也想要接觸戶外或旅遊的初心者,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提供呢?

不同的環境裡一定有不同的生長方式,要試著融入自然、融入當地,打開心胸接受這片土地給予的一切,放下自己才有辦法體驗和接納。

Q:心中最推薦的戶外必備單品?

HANCHOR CINDER 極輕量攻頂背包 18L

它是一顆輕量化單日健行包,其實原本的設定是拿來當作登山攻頂包,但我覺得他的容量很適合一天的小旅行,輕量、防水、好收納,重點是還可以放下筆電,不管是單日健行或是多日旅遊都非常適合!

Q:接下來有什麼有趣的特別企劃嗎?

接下來會有一系列的帶狀企劃,製作台灣深度旅遊的內容,第一站會先從台北開始,拍攝「100 件在台灣的生活方式」,打造更在地的內容,分享不同的生活體驗,為了讓企劃擴散到全台灣,接下來我也會以遊牧居住的方式,深度探索不同的城市。


編輯說:

大概是在 2 年多前透過 YouTube 認識維珊,那時從他在節目裡的談吐、社群上的文字,就覺得他是一個很有自我想法、生活態度的創作者。

我問她:「妳覺得自己和其他的創作者有什麼不同呢?」她說她在分享的過程裡,大多使用人文、地方的觀點,我馬上想起幾個月前,曾被她介紹基隆旅遊的創作所吸引,明明到過同樣的地方,我卻沒有她挖掘在地文化的精神,甚至還是從那篇介紹裡才得知「哇!原來這裡有這樣的故事嗎?」隨著這場訪談,不知道為什麼竟然開始期待接下來的旅行規劃,立馬坐在電腦前搜尋起有故事的民宿、當地的歷史文化,試著打開自己的視界,在旅行裡感受所有的不慌不忙,因為那些都是生命裡的養分。


文字編輯:葉佳錚 jheng

圖片提供:Sarah 維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