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登山能轉換壓力?「因為在山裡,真的太忙了!」專訪社群創作者谷庭

你是不是也曾想過,一個人登山、旅行,在過程裡不斷挑戰自我呢?今天的專訪對象是社群創作者谷庭,一位充滿獨立精神的女性。她愛上大自然,喜歡親身走上山徑,透過身體的每一步與世界碰撞,來挑戰和成就自己。如果你也是熱愛戶外冒險的 Outdoor 玩家,就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吧!
谷庭
從攝影棚走向大自然的前主播,熱愛獨旅、爬山、跑步和抱石,但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更接近「山」。透過文字、影片與照片記錄生活的每一刻,每一次踏入山林,每一步的改變,都是選擇走向真實自我的旅程。
Q:聊聊自己的興趣、職業吧
小時候的夢想,就是站上電視台的主播台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我大學選擇就讀新聞系,並進入新聞台工作,從記者一路磨練到成為主播。
然而,長時間的高壓工時與身體負擔,讓我開始思考:還有沒有另一種生活方式?
現在的我,選擇成為自由接案與文字創作者,將熱愛的登山、獨旅、跑步、抱石分享給更多人,透過社群記錄每一步探索的足跡。
Q:聊聊你的登山歷程吧
雖然家人都是熱愛登山的狂熱者,玉山走過上百次那種,但最初的我並沒有特別迷戀這件事,而只是純粹喜歡四處踏青、拍拍照,享受大自然的美好。
直到媽媽 50 歲生日,她的願望是爬玉山。那年正巧遇上排雲山莊整修、無法入住,於是我們選擇單攻,過程中非常幸運地遇上大景,和家人一起在山裡留下難忘的回憶。只是當時登山風氣還沒像現在這麼盛,身邊也沒有太多愛好登山的朋友,這段旅程就成了短暫的插曲。
後來,在疫情前的一天,朋友揪我去爬抹茶山。滿心期待山頭綠油油的美景,沒想到最後迎來的卻是一片白牆。那時走得超級累,腦海裡只剩兩個念頭:「網美真難當」、「心好累」。
但神奇的是,這趟疲憊的旅程沒有讓我卻步,反而讓我發現:「原來只要一步一步走,終究還是能完成。」這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 — 「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脆弱」,反而因為挑戰,開始鍛鍊體能、跑步、重訓,讓自己變得更強壯。
從那時起,登山不只是「去看看風景」,而是成為了我認識自己、挑戰自己的方式。

Q:喜歡和朋友一起登山,還是獨攀呢?
其實我兩種都喜歡!但如果是跟人一起登山,我會更傾向和熟識的朋友同行,而且人數不會太多。畢竟在山上交流時,我雖然可以展現出 E 人模式,但回來後需要整整一週才能補回能量,實在太累了(笑)。
Q:有沒有什麼比較印象深刻的登山體驗呢?
去年底,我突然冒出「好想看楓葉!」的念頭,於是直奔日本東北的栗駒山 — 那座被譽為「神的地毯」的紅葉名山。然而,這趟原本單純的賞楓之旅,卻成為我獨攀以來最煎熬的一次。
我從「中央口」路線出發,沿途幾乎全是陡上坡,好在這條路線算熱門,步道上人潮不少。順利登頂後,我選擇繞行東栗駒山,走一條 O 型環狀路線。原本以為後半段會像前半段一樣熱鬧,沒想到一路上竟然只遇到 3 個人,整座山突然變得無比安靜。
就在某個鑽小路的瞬間,我眼角餘光瞥見左前方有個黑影飄過—腦中瞬間警鈴大作:「該不會是熊吧?!」 畢竟日本登山遇熊的新聞我可沒少看,當下整個人瀕臨崩潰,心裡飛快盤算著該怎麼應對。正當我屏住呼吸時,才發現……那竟然是一位女生蹲在路邊上廁所。
雖然最後是虛驚一場,但這趟經驗,卻讓我有史以來第一次認真思考:「我真的還要繼續獨攀嗎?」體力、路線判斷這些都能靠練習克服,但對熊的恐懼,好像怎麼樣都無法消除……。
Q:登山對你而言是什麼?
山提醒著我:「一直在活著」。
在山上的時候,我最能真切地感受到「活著」。登山不只是運動,更像是一種轉換壓力、逃離煩惱的方式,因為在山裡真的太忙了! 忙著煮飯、忙著搭帳、忙著上坡、忙著讓自己活下去,忙著成為更好的人來幫助隊友,而不只是照顧自己。這些在日常裡難以體會的忙碌,卻意外地讓人專注於當下,讓內心那些沉重的情緒被逐漸代謝。
每一次走進山裡,回到平地後,總覺得自己像換了一個人。那不是因為困難消失了,而是我們開始學會把焦點放在不同的地方。登山很辛苦,有時候會遇上大雨、被箭竹叢刮得滿身傷,但其實牙一咬就過去了。回過頭來看,日常生活的難關不也一樣嗎?那些讓人煩躁的事,終究會像箭竹叢一樣被撥開,然後我們會迎來開闊的草原,享受這一切。

Q:熱愛戶外的你從事登山、攀岩、越野跑等運動,為什麼會有這些嘗試呢?
所做的一切,都是為了更靠近「山」。
登山需要強大的心肺能力、克服高度的勇氣、精準的地形判斷,為了讓自己更適應這項挑戰,我開始用不同的方式訓練自己。
我天生懼高,遇到裸露地形時總是猶豫很久。印象最深刻的是,有一次爬南湖大山時,我因為太害怕高、地形過於裸露,不敢再往前,最後竟然是哭著走下來的。那時我才意識到:「如果懼高是無法改變的事實,那就只能透過練習,讓自己下次遇到時,緊張感能減少一些吧。」於是,我開始學習抱石,試著慢慢克服對高度的恐懼。

至於心肺訓練,因為我本來就喜歡跑步,但直到近幾年才開始嘗試越野跑。一開始真的不理解:「為什麼這麼多人在山裡奔跑?慢慢走、細細欣賞風景不好嗎?」直到自己踏入越野跑後,才發現自己的世界其實很狹隘,那種「在山裡飛起來」的感覺,讓我完全著迷。眼前的世界變成綠意、樹葉與泥土交織的畫面,自由而奔放,與登山的節奏截然不同。我開始透過越野跑鍛鍊心肺,而如果沒有「山」這個原動力,或許我也不會去嘗試這麼多事情。

Q:針對越野跑有什麼推薦的鞋款嗎?
我現在都只穿 ALTRA 的鞋款,可以說是死忠的愛好者了(哈)。從第 5 代高筒、低筒都穿過,穿到現在已經來到第 6 代,最喜歡他的寬楦設計,讓腳趾擁有最自由的空間,長時間行走也不壓迫,加上優秀的抓地力效果,無論是登山還是越野跑,都能保持穩定。
Ps.其實我獨旅也都穿這雙喔!(笑)

Q:請分享在山裡學習到的兩件事
- 永遠的精神避難所。
走進山裡,就像給自己按下重置鍵,生活的習慣被置換,不安與焦慮也隨之被沖淡。在這片廣闊的山林裡,我持續學習著路線判斷、裝備挑選、影片拍攝等,這些都是我不斷精進的技能。而正因為有了山,我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在成長。
- 跟世界連結的方式。
透過經營社群,我記錄著自己「認真生活」的軌跡,分享價值觀與當下的感受,而最幸運的是,這些分享讓我遇見了許多有共鳴的朋友。我們透過互動產生連結,讓這份相遇變得無比珍貴。
Q:對於也想要接觸戶外或旅遊的初心者,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提供呢?
先嘗試的人,先享受世界。
別想太多,先行動再說!你不一定要馬上出國、不一定要立刻獨自登山,但你可以從勇敢踏出第一步開始。哪怕只是一場台北的一日小旅行,都是值得鼓勵的突破。
編輯說:
去年在戶外人の二手市集中,能夠邀請到谷庭來進行講座分享,真的是一個很榮幸的經歷。那時候就覺得這個女生好有氣質啊啊啊!在整個訪談過程中,其實有很多時刻都深深地觸到我,但礙於篇幅的關係沒辦法完全記錄下來。不過私心很喜歡他聊到一人登山時說的這句話:「練習把分享慾留給自己,因為只有自己才是陪伴自己最後的那個人。」
在社群媒體發達的今天,許多人習慣了發表自己的感受,卻往往忘記去感受當下、深入自己身心的狀態。願我們都能學會好好照顧自己,給自己更多的鼓勵與肯定,讓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生長著。
文字編輯:葉佳錚 jheng
圖片提供:谷庭